宁海县强蛟镇地处象山港尾畔,靠山望海,辖区内岛屿众多,是浙江省4A级景区镇。自去年以来,宁海县紧盯 “微改造、精提升”计划要求,开展艺术振兴乡村活动,引进和发动50余个艺术团队,培养百余名“乡建艺术家”,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
激活村庄特色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艺术与产业相融合,以微完善、微加法、微整合作为建设理念,宁海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振兴乡村“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的新路径。
图1 骆家坑村改造前
图2 骆家坑村改造后
成片的花海、别致的草亭、碧蓝的海湾……宁海县强蛟镇骆家坑村在短视频平台与朋友圈不断刷屏。事实上,如今白墙黛瓦、山花烂漫的网红村,几年前还是一个环境脏乱、经济落后的养猪村。
“那个时候,村里有好几个养猪场。养猪户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定期清理污水和粪便,管理也不到位,一到夏天村里就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我们都捂着鼻子走路。由于环境差,家里亲戚都不大愿意上门。”骆家坑村村干部骆春茂介绍说。
颠覆性的变化始于2020年10月,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吴立行驻村,在长达一个月的调研中,吴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入户走访听民意,踏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在骆家坑本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微加法”,以山海生态景观资源为基调,因地制宜巧缀节点,为村里规划了一条“黄金走廊”:在村中心制高点,一个近百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可以观海景、望星空,供村民游客休憩闲游;观景平台旁的一条200米长泥路,被铺设成中间大石板两旁鹅卵石的5米宽景观道,既保留野趣又充满艺术气息;周围村民庭院及退宅还耕的梯田,被打造成七彩花海,全年都有不同的花卉主题,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2021年春天,村里再次发起了“乡建艺术家”驻村计划。邀请到中国插花花艺大师秦雷,宁波市港城工匠、中国插花花艺高级讲师潘晓燕,宁海县缑城工匠潘晓军等入驻,结合村庄实际进行进一步的艺术改造。
图3 绣球花海改造前
图4 绣球花海改造后
潘晓燕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搬入乡村。在她的设计下,面海的山坡被种上了10余种品类的绣球花。小清新的绣球花既可观赏拍照,又能作为工作室插花、花艺的原料。依托她的花艺资源优势,工作室每周都举办培训课程,大量游客被引流入村。除此之外,潘晓燕还打造了充满艺术感的“泡泡屋”星空宿和“骆在花海”体验馆,前者可供游客休憩、打卡拍照,后者可让孩子们体验手工制作,吸引亲子游群体。在潘晓燕带领下,村中赋闲的妇女学手艺、学经营,制作压花、文创产品开辟创收门路。
随着一批批的花艺师、工匠师入驻,当地村民也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村民骆聪芬在驻村艺术家的带领下,以石子、枯枝、土砖为原材料,改造自家庭院、房屋,美化墙面。如今,骆聪芬和许多村民都享受到了“艺术”带来的红利,他们开始制作文创产品,开办民宿、餐馆,开辟创收门路,让自己也一同参与到乡村振兴的队伍当中。
此外,骆家坑村重新打造了新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骆家坑网红村慢行道,推动乡村景观微亮化,拉动滨海乡村夜经济。一个个充满艺术元素的景观节点在骆家坑村相继落地,乡土气息叠加艺术氛围的微景观、小项目接连亮相,让村庄瞬间美“出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区别于传统大型景区中投入,‘微改造、精提升’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宁海县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宁海将继续利用宁海特有的山海区位和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走出乡村致富路。”
图5 泡泡屋改造前
图6 泡泡屋改造后
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宁海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旅新业态。前童老邮局、强蛟老公交车站、大佳何老宅改造的咖啡馆、酒吧等新生业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