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网络文明建设述评
五千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五千年江河浩荡,人文日新。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文明史上历久弥新、绽放光彩,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潮流奔涌向前,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亿万人民在网上的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正日益催生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式——网络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党的创新理论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行为日益规范,社会各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更加踊跃,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蔚然成风,网络文明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
把网络文明作为网络强国建设重要任务,共筑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在古汉字中,“文”字像一个站立的人形。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文明”就是人的光辉,意味着道德泽布、教化昌明,包含了彰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的深刻意蕴。
历史是精神的大写与展开,思想是文明的凝结与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谈到中华文明时充满着深沉的情感。
五千年华夏文明大河浩荡、绵远流长,既创造了光耀人类的灿烂辉煌,也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曲折。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接力棒传递到这一代人手中,这是一种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
2023年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发出振奋人心的号召——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使得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文脉流传。从黄土高原到冀中平原,从八闽大地到东海之滨,直到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坚定自信始终如一,身体力行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始终如一。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就曾有过关于“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深入思考:“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在福州,为保护古街古城,时任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推动三坊七巷古街区保护修缮。三十余年来,三坊七巷从“保下来”走向“活起来”,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浙江,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亲自提炼“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十二字”浙江精神,激发了浙江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标注了浙江发展的精神坐标。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是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总书记语气坚定,字字千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个有着10亿多网民、正由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现代中国,如何把网络空间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领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新空间,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举旗定向,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互联网发展治理全过程,引领网络文明建设从开局破题、全面铺开到纵深推进。
“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加快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要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