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数统院“心愿桥”暑期公益夏令营圆满结束!
七月的桑植县李家庄村,潺潺的流水与裹挟着草木味的夏风,在这片日光下,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着澄澈的双眸和无忧的笑声,他们期待我们的到来。为了给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给留守儿童提供温暖,同时引导我院学子将学科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7月17日-7月28日,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心愿桥”支教小分队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凉水口镇李家庄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意满满的精彩课堂。
首周课堂中,成员们不仅按照课本大纲,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课外兴趣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生理知识科普等。经过一个星期的朝夕相处,支教小老师们与这群在山野间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关系迅速升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与成长背景,支教成员们利用周末挨家挨户进行了家访,与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进行交流,挖掘孩子成长背后的故事。“他的爸爸在外面打工,过年才能回来。”“平时我就是去种地,也没有时间管娃娃。”这些话是支教成员们走访下来听到次数最多的,拉扯着两三个孩子长大的老人们文化水平不高,能够给予孩子们成长的帮助与支持十分有限,支教团成员们真心希望可以通过本次活动给孩子们带来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有了第一周的经验,支教团成员们在第二周的课程内容中增加了传统文化普及,并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编草鞋大赛”。为此,成员蔡燚跟随几位村里的耄耋老人深入学习了编草鞋这一至今在农村也少有人会的技艺,并在吴际、余锐的帮助下制作出了一则详细的教学视频,教会了孩子和家长们草鞋的编制方法。“桑植县作为贺龙将军的故乡,红色底蕴深厚。这次的编草鞋活动也算是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让他们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体会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辛。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苦的精神,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李家庄村的向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两周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告别仪式的进行,支教团与孩子们在这两周时间里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并化作泪水从眼眶中落下。孩子们自发地给小老师们准备了临别的惊喜——舞蹈与诗朗诵。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舞步与深情的朗诵,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谁把折得最好的千纸鹤送给了老师,谁因为午饭浪费太多而遭到老师数落,谁的泪水由老师轻轻擦干,谁的拥抱又让老师心底一暖……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穿起了两周的山村支教时光,正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孩子与老师们在潜移默化中 共同成长。
用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用真情点亮孩子人生灯塔。这个暑假,李家庄村的孩子们在支教团成员的带领下,在“心愿桥”暑期公益夏令营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他们用炽热的心灵帮助每一位孩子书写自己的将来,鼓励孩子们朝着梦想勇毅前行。